教育部推出31个本科新专业开始招生,释放了什么信号?
新专业“新”在哪儿?
经梳理发现,31个新专业中,8个名称包含“智慧”“智能”元素。例如,河海大学新增智慧水利专业,山东大学新增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专业。
南京林业大学智慧林业专业计划招收30名新生。在该校林学院测树学实验室,副院长姜姜展示了一幅由树木“圆盘”组成的“壁画”。
“这是林学前辈1956年在皖南地区采集的杉木树干解析标本。”姜姜说,“学院有120年办学历史,我们也在思考未来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调查为例,以前要拿着尺子一棵棵测量树木的生长数据,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测得准。近年来,我们尝试运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等装备,得到了更精准、全面的数据。”
据教育部有关消息,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教育部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增设文理、理工、医工等交叉融合的新专业。
考生在现场的南京大学招生咨询点咨询 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培育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国矿业大学教务部副部长石礼伟认为,新增的31个专业体现了“高精尖缺”四个字,并且突出专业交叉融合。
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专业,从属于经济学门类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类。今年,全国仅有两所高校开设,山东财经大学是其中之一。校长赵忠秀说:“新专业的培养方案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
新增31个专业释放了什么信号?
纵观2021年和2022年的本科新增专业,主要是将传统工科专业与计算机、电子通讯、互联网等新技术进行融合。这可以说既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时代的需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对于本科新增专业曾解释称:“高校的专业设立需要支持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和民生急需。”
除此之外,民众还不能忽略的是本科阶段对人才的培养,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才能进入到社会各行各业,创造价值。因此,需要再厘清高校新增专业背后的两个逻辑:
一是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能促进了人才市场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则会增设相关学科、专业以确保充足的人才供给。这对应的是新增比如“智能技术”等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专业。
第二则是当某些本科专业在毕业季出现了专业毕业生和企业单位供给的“两难”问题,或者某一专业在就业市场热度过高,则表明高校输送的人才在规模和质量上无法有效满足人才需求或有所失衡,需要调整的就是门类内部的专业划分了。
对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曾表示:“新设专业还需对一些不能适应社会变化需求和就业率过低的专业进行有益补充。”例如,教育部连续两年在艺术学类专业上均进行了调整,新设了更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科技艺术、纤维艺术等新专业。
“近年来,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不断推陈出新,折射国家、社会对关键产业与高层次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山东大学本科招办副主任徐延宝介绍,2018年以来,该校新增了十余个专业,基本实现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并行的本科专业布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教育体系正不断和智能相结合,也意味着未来社会更加强调人才的综合素养,对于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尤其重要。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我们还用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那等于抹杀孩子的未来。”因此,对于孩子而言,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的教育紧跟时代的潮流。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基于程序的控制,没有编程就不会有程序,因此,编程才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
由此可见,孩子学习编程已不再是兴趣,而是刚需,是顺应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需要,更是孩子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必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