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发布!少儿编程起到什么作用?
《纲要》将通过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5类不同的行为主体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其中,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纲要》表示要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自《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印发实施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但成绩之下,问题和不足依然存在。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国民素质提升的需求,纲要提出了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的新目标。
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势在必行!
少儿编程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少儿编程正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出发点,让孩子,认识科学、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掌握科技语言,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探究与抗挫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使孩子面对科技不胆怯、有自信,并学会用科技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让孩子从小接受少儿编程教育,逐步提升科学素质,是跟随国家培育科技强国人才脚步的明智之举。
如今的孩子们一出生就被科技包围,但如果只是单纯使用科技产品,而不去思考它们背后“理解问题 — 找出路径”的思维过程,就无法驾驭科技。
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不仅需要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而少儿编程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进行设计的。
不管是作品的搭建还是程序的编写,都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就像科学实验一样,这种看似枯燥无聊的过程,正是一切科学的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总能掌握最快速的试错方法,最后得出最适合的结果。
学习一个事物或者知识,通常需要一个联系的过程,这样孩子才能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记忆,原理推导,这样整个学习会形成一个体系。
建构的过程是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也是创造力集中体现和锻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反思,依次来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弄清原理,强化知识。延续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是实现举一反三,检验知识的很好方法。
少儿编程教育让孩子用独特的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和过去与众不同的、新颖的解决方案,并实现想要达成的结果,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累积,孩子独有的创新思维也会慢慢诞生并且茁壮生长。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一般来说将拥有更强的科技敏感度与科技意识,更能够驾驭科技,而不只是科技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