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主办,科大讯飞承办的“双减”政策下的因材施教及课后服务主题论坛在成都成功举办。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许林,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万珊,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宋乃庆,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谷越,安徽省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刘峻松,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副总裁娄超、周佳峰、任萍萍,教育事业群副总裁王士进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基础教育优秀工作者300余人参加会议,就“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课后服务工作运营监管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专家引领
共探“双减”落地之策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社长许林为活动致辞。他表示:“双减”既是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次重要改革。落实“双减”,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教育’思维,将工作落细落实,”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万珊分享了全省推进“双减”工作的相关部署。四川省把“双减“工作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作业统筹、推进课后服务、规范校外培训等,为学生个性化成长不断助力。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实现了教育全场景关键技术应用由0到1的系统性突破,”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聂小林表示,这为破解“双减”政策下的时代命题,如师生减负增效、区域统筹管理、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等提供了可能。


“双减”是通过减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发展,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双减”政策下我国STEAM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路径》的主题分享中,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深度解析了“双减”政策要求,并剖析了STEAM教育助推“双减”落地的可能性。



技术赋能
实现广泛的因材施教


在《“双减”下的教育回归,关键是因材施教》主题演讲中,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详细解读了“双减”政策下教育面临的核心挑战,并从作业、课堂、素质教育三大教育主场景入手,分享了科大讯飞因材施教总体策略:即通过人工智能减轻作业负担,确保学生作业质量与效果;打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场景的智慧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课堂内“学足学好”;构建融合五育的素质教育体系,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目前,以地市、县区为单位,全域统筹推进的因材施教项目,已经覆盖蚌埠、青岛西海岸新区等近20个区域,树立起智慧教育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减负增效,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标杆。

周佳峰表示,科大讯飞将始终坚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顶天、应用落地的发展路线,为实现“以过程性评价支撑的教育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因材施教,以及更广泛更深入的教育均衡”不断努力。


新品发布
全面升级区域课后服务

推进课后服务是支撑实现“双减”目标的重要举措,此次活动现场,科大讯飞重磅发布“中小学课后服务管理平台”,通过覆盖机构管理、课程管理、选课排课、授课巡课、评价监管、财务管理的全场景,致力于为各区域开展“课后三点半”服务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通过‘平台+运营’的模式,我们实现了课后服务工作全流程的闭环管理。”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副总裁王士进介绍,“基于资源引擎,平台可以强化区域资源链接,实现供需适配,推进优质资源的供给平衡;通过一站式运营管理,实现全流程、过程性地透明监管,提高区域课后服务管理效能;依托大数据分析,融合教育全场景,实现教育预警分析与规划建议,推动区域教育全局统筹规划。”目前,科大讯飞课后服务平台已经在安徽省合肥市推广应用,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400余所中小学校。


作为首批应用单位,合肥市的课后服务升级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次活动,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刘峻松从一线实践经验出发,分享了课后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经验。依托合肥市课后服务平台,新站高新区进行区校两级平台深度应用和服务创新,全面提升课后服务工作,构建“三五三全”的特色课后服务体系,成为合肥市整体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典型缩影。2021年,合肥市课后服务案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

共同倡议
建立课后服务生态体系

为更好推进全国课后服务升级,为各区域课后服务高效开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此次活动现场发布了《共建课后服务生态倡议书》,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合肥市新站高新区管委会,北京中教海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共七家单位代表上台宣读倡议书并签字确认。

各单位倡议: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良性健康开展;发挥数字资源优势,优化课后服务课程资源体系,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建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助力“五育”并举的教育评价实践导向,彰显教育评价回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公益和效率相结合,积极倡导优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提升课后服务供应水平。


“双减”时代,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升级学校课后服务水平逐渐成为共识。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协同下,必将不断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