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孩子学习编程爸妈不会辅导,但这些技巧你必须掌握~~
尤其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家长们开始追求让孩子全面发展,尤其是希望孩子尽早接触科技素质教育;
少儿编程教育成为了许多家长的选择。然而,跟传统的学科教育不同,少儿编程教育是兴趣式教育,家长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不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很多家长对于编程教育一窍不通,该怎样科学的引导呢,下面总结了一些技巧,可供家长们参考:
发现·兴趣
孩子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不要轻易忽视;
有这样的案例:父亲是软件工程师,经常在家里编程,由于耳濡目染,孩子经常好奇爸爸在做什么。但是他老爸觉得编程太过于复杂就懒得和孩子讲,只是随便敷衍几句就过去了。
但是,孩子反而被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趁着老爸的空闲时间,打开电脑,用光标逐个对桌面软件点着玩。刚开始是点软件,后来就挨着看电脑的系统文件,一层接着一层点进来看,后来上学认字了,也学会了搜索引擎,便试着去搜索框提问,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这下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学会了很多基础的电脑知识后,便开始在百度知道上给人回答问题。一些基本的电脑知识,回答起来得心应手。他当时作为一个小学生,经常被采纳答案的网友称为大哥。
可见,孩子的兴趣是入门的第一步,如果发现孩子对编程产生好奇心,那么一定要引起重视。
引导·思维
没有正确引导,兴趣就是浪费在对待沉迷游戏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都是如临大敌的。
他们做出的措施也往往很武断,比如收缴孩子的电子器具,给孩子讲道理玩游戏是有害的,或者干脆就嘶吼。
对于沉迷游戏,任何家长的担心都是在理的,但如果能够及时引导,这种对游戏的兴趣就能转化为对其背后原理逻辑的思考,思考如何制作一款游戏,如何与计算机对话,如何将想象力转化为创造力。
支持·坚持
很多时候,父母会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去面对孩子的兴趣,当孩子表现出对编程或者对于逻辑算法的热情时,家长的一些做法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比如:随便敷衍,糊弄孩子提出的“为什么”;
父母支持和鼓励,孩子才会不断求索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思维;才不会半途而废;如果孩子有编程的兴趣,有深入了解的欲望,那么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编程课程。
但是只有好奇心是不够的,在进入编程学习的中后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学科作业负担重、没时间学;畏难情绪;短期内看不到成果就放弃......”
孩子会出现短暂的厌学心态,这时家长应该深入理解原因,教会孩子学会坚持:
家长的支持能够激发孩子对编程的热情,当孩子掌握了编程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并展示给家人朋友时,获得的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
一个人只有在某件事上得到良性的反馈,才会更加积极投入。
陪伴·交流
学习≠玩游戏,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也会碰到难题好几个小时解不出来的情况,这种时候家长的鼓励与陪伴至关重要。
帮孩子记录他的编程学习情况和进展,或者一起讨论题目,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提醒或许会成为启发孩子的灵感。
编程其实也是一门艺术,有时灵机一现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让孩子获得力量,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放手·未来
最后的出路,需要孩子来做决定其实,对于孩子来讲,任何兴趣课的学习,最后能不能成为以后工作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不是确定的。
但是,我们依然有很多家长会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去学。据很多家长讲,这不过是提供更多孩子未来可选择的方向,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出成果。
况且,孩子接受编程教育所收获的思维与能力是一种长远的效益,它们体现在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即使将来不从事相关的行业,也会是受益终身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