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陆续公布2022年招生简章,启动强基计划招生工作。
什么是强基计划?2020年初,针对社会十分关注的高考招生工作,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所以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并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可以说,“强基计划”的出现完全取代了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自实施以来,强基计划试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名单也在逐年更新,来看一下2022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这就表明,多数的985院校在2022年都会通过强基计划进行招生,2022的强基计划名额招生人数将扩大120人以上,考生的选择机会更多,上名校的几率更高。

尤其是今年增加了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有网友分析称这三所985高校之所以现在才拥有“强基计划”招生资格,是因为在首轮“双一流”计划中,这三所高校被降级,属于一流大学建设单位B类,没有入选A类,于是丧失了“强基计划”招生资质。

这也是有迹可循,比如:

湖南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学科评选中化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学科(新增)入选。湖南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化学 A-、机械工程 A-、数学 B+、物理学 B,所以湖南大学的强基计划中这计划这几个基础学科中优势最大的还是化学。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再比如,东北大学在第二轮双一流学科评选中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新增)两个入选;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 A、材料科学与工程 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A-、软件工程 A-,基础学科中化学 B、物理B-、数学 C+、力学 C。因此东北大学可能会填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当下可以说非常热门。

毕竟在之前的强基计划中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工智能方向),像清华、哈工大、南京大学、中科大、西北工大的强基招生中也都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主要还是因为政策明确提到,2020往后的人才选拔,主要是为了聚焦培养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

其中,与编程相关的领域占比高达40%(2020),这说明信息学和计算机方面人才在国家战略地位中的重要性和紧缺性,甚至已经到了匮乏的地步。

其实认真分析一下就会明白,这个政策对于孩子升学来说是个极大的利好政策。新的“强基计划”清晰描述了我国目前的人才缺口方向。我们不难看出相比其他学科,和信息学密切相关的编程的确是一条优质赛道,并且目前选择这条赛道的人还不多。

当下,我国的AI人才储备远远不足所以国家启动“强基计划”,选用清华、北大等36所双一流名校作为第一批试点,目的是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编程人才的“大本营”。所以,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尽早学习机器人编程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