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新课标 | 3~8年级家长有哪些关注点?
信息科技独立设置为新科目
在制定的十六个课程标准中,将信息科技独立设置为新科目,这一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覆盖一年级至九年级的全年级阶段,在3~8年级单独开设课程,并正式确立落实占时比重!
九年义务教育各科目总课时比例
02
信息科技课程,重点学什么?
信息科技课程强调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其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信息科技课程的知识体系,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设计义务教育全学段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体现循序渐进和螺旋式发展。
在“信息科技”大纲中,各学段中四部分核心素养的特征也被明确。不难发现,曾经出现在原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初步”中的算法、流程图等相关知识要求也被调整到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计算思维素养部分的学段特征中。
03
信息科技课程,怎么考试?
在《信息科技课标》文件的评价建议里指出:“加强过程性评价,完善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侧重反映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进步情况,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终结性评价,比如学业水平考试,“它是依据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的省级考试,考试成绩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04
信息科技课程,家长能做什么?
小编几点建议:
首先,我们身处的是一个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信息科技对全球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将来,孩子所面临的挑战,也一定会围绕着信息科技展开。 作为家长,我们要具备培养孩子信息素养的意识。
生活中,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变“玩”为“用”。学习上,支持孩子学习信息科技相关的内容。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习——应用”的环节,引导孩子学以致用。
本次“信息科技”课程科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设置导向与过去校内普及计算机使用不同,也与信息学奥赛只为国家培养少数精英不同。通过信息科技教育的有效实施,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新课标确立“信息科技”作为全民必修课的地位,将真正服务于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