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时缺乏投入、思考能力不足或频繁犯错是正常现象,在孩子认知发展中具有阶段性。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孩子的认知能力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在4-7岁的直觉思维阶段,孩子更加关注事物的显著特征,逻辑和推理能力较弱,且从自我角度出发看待事物。

7-11岁的具体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化发展到抽象化,逻辑思维初步形成。

11-15岁的形式运算阶段,孩子的思维能够超越具体事物的限制,进行逻辑推理和使用符号进行命题思维。

因此,孩子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未成熟时,做题速度慢、不会审题、容易出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写作业时的挑战,我们并非无法解决。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安排一些促进孩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的活动来帮助他们,而其中一种活动就是让孩子学习编程。

学习编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切尔·雷斯尼克认为,当孩子学会编程时,他们开始思考世界上的各种过程。编程学习过程中,孩子的思维逻辑、空间思维、判断思维等多重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

为什么学习编程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这里我们要提到编程教育的核心概念——编程思维。编程思维并非仅仅是编写程序的技巧,而是一种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是通过分解、模式识别、抽象和算法四个步骤来理解问题和找出解决路径的高效思维过程。

分解能力使孩子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可执行且易理解的小步骤。例如,孩子要为家庭出游进行旅游规划,对于一个听起来非常庞大和繁琐的问题,掌握分解能力的孩子会将其拆分为几个容易解决的小任务,如确定目的地、安排行程、预订机票和酒店以及准备行李清单。

在编程过程中,孩子不断训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和整理。这一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清晰地拆解问题,才能有可能实现解决。正如米切尔·雷斯尼克所说,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教孩子学会拆分问题是最重要的。

模式识别能力使孩子能够发现并整合问题中的规律。它涉及识别不同问题的模式和趋势,并从经验中找出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套用。模式识别越多,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就越高。

在编程过程中,孩子一直在训练这一能力。当他们发现可重复的步骤时,会将其整合起来并建立模式。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孩子就能让计算机套用这些模式,快速解决问题。

抽象能力使孩子能够找出问题的本质。抽象意味着聚焦于最重要的信息,忽视无用的细节。简而言之,抽象是找到问题本质并过滤掉其他无关因素的能力。

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孩子能够在大量信息中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无论是在语文还是英语的阅读理解中,具备强大抽象思维能力的孩子总能轻松找出关键句和中心思想,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编程教育培养孩子的抽象能力的方式是通过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抽象的代码和算法。编程语言中的变量、函数、类等概念都是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表示。孩子在编程学习中需要学会将问题抽象化,找到问题的本质,并将其转化为代码实现。

算法思维是编程思维的核心。算法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规则。在编程中,孩子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合适的算法来解决特定问题。通过学习算法,孩子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编程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编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孩子可以通过编写自己的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他们可以设计各种交互式应用、游戏和动画等,展现自己的创造力。这种创造性的过程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学习编程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培养思维能力的平台。通过编程教育,孩子可以锻炼分解能力、模式识别能力、抽象能力和算法思维,同时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这些思维能力不仅在解决编程问题时有用,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编程学习,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克服写作业时的挑战,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