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政策正式落地,瞬间引爆流量,这份文件被大家称为“双减政策”。其中明确规定了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不能从事学科类培训,原文件如下:

实际上,家长们对哪些属于学科类培训、哪些属于非学科类培训可能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家长最关心就是这个暑假,娃的课外班究竟还有哪个能继续上?

紧接着,2021年7月29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进行了明确划分,其中信息技术教育归为综合实践活动,划入非学科类进行管理,原文件如下:

给大家画个重点:

信息技术教育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这意味着,包含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编程,周六日和寒暑假也可以正常开班学习。

其实从之前各项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地,再到“双减”与“学科分类”,也不难看出背后目的就是减轻语数英一类校内学科的学习压力,从而可以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与学习科技、文体、艺术素质类学科。

在双减政策发布同时,很多父母感到了焦虑:

没有培训班了,我们该怎么办?

是不是要动用所有资源去找一对一?

家教天天陪着孩子学习效果就会好吗?


其实家长们有这些焦虑都是很正常的,变革势必会对现有的稳定环境造成影响,不过变革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面对新时代的教育风向扭转,家长们又该如何应对?

01
转移重心,回归初心
其实教育的本质一直都没有变:都是通过发展孩子的兴趣,找到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所在,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培养孩子内驱力。家长们可以试着将重心转移到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上,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


02
找准方向,把握机会
科普、文体、艺术这类本身已是深入人心属于素质教育的科目,无疑是以后教育行业里的主流重要发展方向。尤其是信息科技飞速发展今天,机器人、编程、科技类科目更是热中之热,在国家多次力推鼓励编程教育的政策之下,编程在未来也势必会成为中小学生的必备技能,越早让孩子加入学习编程,孩子的未来也就拥有更多可能性。

03
善用政策,合理规划


从2015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了针对开展科技素质类教育的相关政策,教育部科技素质类白名单赛事、各高校针对科技类学生的特招计划也随之开展。



此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发布了《2021年海淀区高中入学艺术科技特长生区级统一测试合格名单》,公布了各学校招收艺术与科技类特长生的测试合格名单,其中科技特长生合格364人,同比增长21.7%,而且这一数字预计还会逐年上涨。

就人大附中举例,从人大附中科技特长招生简章中可以看出,它的门槛并不低,需要孩子在一定的考试竞赛中获奖。这也要求孩子必须提前准备。

人大附中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

那么家长到底应该如何规划孩子的科技学习之路,助力孩子在这激烈的竞争中抢占一席之位呢?下面几张图带你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编程学习规划:


智能机器人编课程体系


人工智能编程课程体系


信息学奥赛编程课程体系


准方向、抓住机会,才能让孩子迎风启航;主动迎接、灵活应对,才能让孩子在竞争中把握机遇、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