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升温,背后却乱象丛生
乱象一
教师资质不做硬性要求
教培领域,师资一直被认为是衡量机构优劣的标准之一。但从本刊前期调查中获悉,很多培训机构在师资方面没有统一要求。很多机构在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上只要求应聘者熟悉相关编程语言即可。
比如,达内旗下的少儿编程品牌童程童美对其讲师招聘要求方面,只要求“计算机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优先考虑,熟悉Python、Java、Js、HTML等编程语言之一,善于沟通表达,逻辑清晰,能与孩子及家长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亲和力较好,喜欢孩子,有教育情怀,具有编程教学经验更佳”。
再比如,编程猫在其编程讲师岗位的招聘要求方面,也只要求“统招本科(含)以上学历,计算机或理工科类专业优先,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专业能力;热爱教育行业,喜欢与孩子打交道,熟悉教育规律,了解一定的教学方法,有中小学授课经验或社群营销经验优先;沟通表达能力优秀,普通话标准,亲和能力强,目标感及抗压能力强”。
“虽然,编程培训师资认证目前有行业标准,但是这个师资认证相对简单,而且,至于培训机构的师资是否必须要具有这个认证才能从事教学工作,也无强制规定。”在经营少儿编程培训机构的张先生看来,造成目前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对师资不做硬性要求的原因如下:由于目前国内对于少儿编程领域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很多机构在招聘培训教师方面只对其技术掌握层面进行了要求,即只要应聘者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化或者与之相关的专业就可以。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目前高校专业设置方面,虽然部分师范类高校开设了与计算机、信息化相关的专业,但是这些专业不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
此外,据调查发现,还有的培训机构为了提升自己的师资含金量,会在宣传中号称自己与某些大学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比如从事少儿编程的斯坦教育就号称自己是同济大学数学系学生实践基地,但经过本刊核实,校方表示从未与该机构建立合作。截至发稿时,该机构已将相关宣传内容撤下官方网站。
乱象二
课程各说各话缺乏标准
不只是师资,家长衡量培训机构优劣的另外一个标准就是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但据调查发现,从事少儿编程的各家培训机构在课程体系设计上自说自话,缺乏统一标准。
以少儿编程中的启蒙课程Scratch为例,不同培训机构的课程不尽相同。比如,达内旗下的少儿编程品牌童程童美的课程宣称该课程的推荐对象为6-8岁的孩子,而小码王少儿编程则宣称该课程的推荐对象为6-11岁的孩子。
对此,从事机器人编程教育的战女士表示,无论是少儿编程中的启蒙课程Scratch,还是Python人工智能编程课程,抑或C++程序算法编程课程,都是各个机构根据自己的判断、市场反馈等因素进行的课程设计,并没有严格的标准和参考依据。战女士还表示,很多培训机构的课程就是互相“抄袭”“照搬”,至于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机构并不做考虑。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报名,获取更多的利益。现在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还有严重的‘内卷’现象。即机构会不断降低同样课程内容的推荐对象的年龄。”张先生透露说,据他所知,目前,有的少儿编程培训机构中的启蒙课程Scratch已经开始招收4岁的孩子了。
从小给孩子报名参加少儿编程培训的海淀区初二年级家长安女士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孩子参加培训机构的课程就是培训机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设计的。“由于给孩子培训的老师在编程、计算机、信息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我们就认为其设计的课程没有问题,加之孩子喜欢,因此就给孩子报名了。”
乱象三
借信息不对称制造焦虑
《广告法》中明确要求,教育、培训广告不得对升学、通过考试、获得学位学历或者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但是,打开一些少儿编程培训机构的官方网站却看到,在介绍学习少儿编程的好处时,培训机构都会打出学习少儿编程可以帮助孩子成为科技特长生,更好地升学。不仅如此,还有的培训机构会将政策中有关内容进行断章取义,将其中有利于自己的内容进行“加工”进而推销课程。比如,学而思旗下的小猴编程就在其官方微信中以“海淀区发文:编程正式进入中考!编程教育逐步普及化”为标题进行宣传。
除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很多培训机构还通过自己的抖音直播间进行课程推销。比如核桃编程,该机构的直播过程期间,在介绍自己的课程、产品的同时,还会通过介绍少儿编程对升学规划的“帮助”,引导家长购买课程。
“为了夸大学习少儿编程的效果,让家长重视少儿编程,相信少儿编程已经成为升学考试、进入好学校的便利途径,有些培训机构更是会聘请一些升学规划方面的‘专家’充当意见领袖,在抖音等直播间通过解读政策的方式对家长进行消费引导。”据海淀区三年级学生家长卞女士透露,这些所谓的“专家”没有资质,有的甚至就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直播内容无疑就是利用家长对政策的不了解,偷换概念传递错误信息。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培训机构引流,增加获客量。
为了一探究竟,本刊记者打开一个主播身份为升学规划师的直播间,看到了这样的直播内容:
“刚进直播间的家长注意了,现在小升初,初升高已经不考奥数了,音体美特长生也不行了。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孩子走科技特长生,而科技特长生的培养可以考虑从给孩子报名少儿编程开始……”随着直播的继续,家长陆续进入直播间,收听这位主播对科技特长生的“解读”。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各地都在加大科技特长生的培养,但是,科技特长生的选拔工作及其要求,并非像直播间中主播说的那样简单轻松。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年高级中等学校招收体育艺术科技特长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22年起,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的学校,每一类特长生招生计划比例控制在本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4%以内,科技特长生招生计划比例控制在本校当年招生计划总数的3%以内。同时提出各区各学校要严禁变相“掐尖”选生源、严禁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此外,各区要在全市规定的测试时限内全面统筹。
此外,很多机构还会向家长强调相关赛事,在销售口径中,参加少儿编程培训成为参加赛事的唯一途径,而且信息学奥赛适合所有孩子。对于多数家长而言,这往往会成为下定决心报名的关键。
乱象四
收费退费皆有不规范之处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还有很多家长抱怨说,少儿编程课程和自己想象的编程课程不一样,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感觉很鸡肋。同时,有些家长还表示,很多机构在报名前承诺的和后期执行的差别很大,要求退费时又会以各种理由推诿。
在黑猫投诉平台,编程猫就存在涉及不退费,下单不发货、变相扣费等多项问题。而核桃编程的百余起投诉中,多数也与退费有关。
对此,张先生建议家长在与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时,务必对其中的退费内容进行仔细审核。尤其要对那些苛刻,明显有利于培训机构的条款提出修改或者用补充协议进行备注,如果确实难以接受就不要签订,同时要留存相关证据,降低风险。
针对非学科培训机构收费,2022年3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公告》指出“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但是,本刊在调查中却发现,很多机构并未按照要求执行。比如,达内旗下的童程童美客服人员在介绍课程时就表示,由于自己是科技类培训,因此不在教育部的要求范围,可以超过3个月或者60课时收费。
为了增加课程销售量,有一些机构还会以各种打折优惠进行推销。比如,学而思网校在其视频直播间售卖其编程课时,就公开打出“每节课15-60分钟,买86节小低送130节小高,买130节小高送86节小低”。
提高信息素养固然重要 但不能与学习编程等价
“乔布斯11岁开始编程,最终成一代传奇。比尔·盖茨13岁开始编程,到31岁成为世界首富……”在很多少儿编程培训机构的广告中,很多家长都能看到如此的话语。在很多培训机构的营销口径中,少儿编程已然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培养计算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系统思考能力等信息素养的必然途径。
对此,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教授蒋宗礼认为,信息时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不能和学习“编程”等价,而且世界上也只有一个乔布斯,一个比尔·盖茨。同时,蒋宗礼表示,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目标,只有踏踏实实打牢所在阶段的基础,才能有利于下一阶段的稳步发展。幼儿、小学、初中阶段还处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相对于程序设计所需要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都还是感性的、初步的,还没有支撑“程序设计”的基础,这个阶段学“编程”只能是按照“规定”去“编”甚至只是“做”,不一定有利于学生面向未来的思维发展,也学不好。
少儿编程并非开发软件 应当聚焦思维能力培养
既然少儿编程以编程定位,那么少儿编程和编程到底是什么关系?
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卜东波看来,少儿编程与编程的区别,或者更极端一点儿说,就是软件开发的目的是不一致的。少儿编程应该聚焦在“培养计算思维”,而不是让未成年人开发一个大的软件系统。“需要提醒的是,计算思维就是让我们学会用‘编写程序’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这些‘程序’并不一定是仅仅在计算机上运行,也可能是由一个人、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单位去执行。”
“处在信息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按照专业的说法,就是要具有适当的计算思维能力。”蒋宗礼坦言,程序设计对培养人们的计算思维能力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但是“编程”并不完全等价于“程序设计”,而“少儿编程”恐怕离“程序设计”就更远了。“如果要将‘少儿编程’定位在未来计算机系统开发或者软件系统开发上做准备,提前培养和选拔人才,恐怕这种目标很难实现。”
蒋宗礼认为,少儿编程的发展目标不应该是“编程技工”,而是要有原创能力,要面向社会的那些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需要“基于原理的设计”去解决,而不是简单使用工具,按部就班就能解决。
加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要与相关学科进行结合
对于少儿编程今后的发展,两位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中,蒋宗礼建议说,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加强对“少儿编程”的研究,真正弄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才能干好,如何干才能有效地达成我们的目标,要保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恰当的一笔。因此,一定要更加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选拔“程序设计”基础好的、深悟其教学规律的、社会责任感强的教师,边实践边探索。要坚决避免类似“让学生遇到问题时不用思考就能解决”的简单培训,使教育真正面向未来。
卜东波除了建议机构在课程设置上要遵循未成年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外,由于在长期的实践中,他发现在学习计算思维的过程中,需要防止把计算机世界和真实的物理世界割裂开来。因此,他建议引导孩子在编写程序之前,尽可能地先做些物理实验。“比如在写‘打圆形靶子估计’程序之前,先用圆珠笔作飞镖、向靶纸上投掷;还比如在编写‘花粉的布朗运动’仿真程序之前,可以先用激光笔照射淀粉悬浮液,体会真实的布朗运动。”此外,他还建议在编写程序前尽可能地引导孩子多做“数学建模”,即怎样把物理世界中的实际问题表示成计算机问题或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