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临沂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普盛宴点亮科学星火
立足群众所需,让科普更接地气
2022年临沂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包括市级主场活动、县区主场活动、系列联合行动、“线上科普日”活动四大板块。
9月16日,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全国科普日临沂市主场活动在蒙阴县科技馆前广场举行,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科普活动火热开展,把高精尖的科技成果带到公众身边。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区也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按照“一地一策一特色”理念,拉开了“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序幕。

“桃树在什么时间修剪比较好?桃树修剪的方法有哪些?“这个时期桃树需要进行病虫害防治吗,怎么防治?”9月16日上午8:30,市科协与临沂日报融媒体联合打造的沂蒙云科普直播间走进山东金葵农业桃产业示范园,邀请第一批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的徐明举老师为果农科普秋收后桃树的种植难题。
本次沂蒙云科普直播是我市科学技术协会深入贯彻落实《临沂市“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一个缩影。此外,沂蒙云科普直播间走进南亩春耕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带领网友一起探寻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中草药世界;走进鲁南眼科医院临沂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馆,围绕着科学防控近视的话题,在线上为家长和孩子们进行了详细到位的讲解。
为助力“2022年全国科普日”,丰富广大公众的科普文化生活,临沂市科技馆、山东省天宇自然博物馆、南亩春耕中医药文化科技园等科普教育基地,纷纷开展线上科技馆、云游科普馆、科普微课堂、“三点半科学课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为公众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盛宴。
与此同时,作为科普服务公众的主阵地,我市科普场馆和户外科普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全国科普日活动中,蒙阴县科技馆、沂南县双河社区科普馆建成开放;罗庄区科普文化广场、临沭县苍源河公园科普广场、郯城县沭河滨河科普主题公园投入使用......科普场馆数量和展厅面积持续增加,户外科普设施日益完善,我市科普事业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条件和基础不断夯实。
共建共享,“大科普”格局更“大”
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正是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一大特点。我市突出“大科普”理念,充分调动了市纲要办成员单位、市级学会、科普基地、科技型企业等各方力量,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深入开展研学体验、科学教育、科普报告等活动,推动基层科普工作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
“我拿到‘贴贴’啦!”在河东区八湖镇核酸检测点,7岁的小朋友王新章在做完核酸采样后,成功领取小贴纸,并兴奋地向其家人展示。“科普同心、协作抗疫”“科普进万家、惠及你我他”......市科协、河东区科协、郯城县科协将科普日主题与防疫深度融合,制作500万个核酸检测贴。小小贴纸走红朋友圈,让核酸检测更有温度。
《家国情 报国梦——“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事迹报告》《深耕麦田穗千重——余松烈院士事迹宣传报告》《天空中最亮的星》......“百馆千场万人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山东省科学家精神报告团“三进”活动先后走进临沂市农业学校、临沂市电子科技学校、兰山区方城镇新桥中心小学、沂水县第二中学、山东鑫盛源食品有限公司.......让科学家精神进驻课堂进驻企业进驻社区,营造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
9月23日,科益临沂之科益“三农”活动走进费县上冶镇。市科协农业专业技术学会联合体部分学会专家和临沂大学部分专家实地调研了4家上冶镇涉农企业,现场对接了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技术需求。在兰山区方城镇阎家庄,“全国科普日”林业科普宣传活动吸引了村民的积极参与,工作人员通过摆放展板、发放林业技术宣传手册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林业种植技术、林草灾害防控等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和科普知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临沂市消防救援支队将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作为新学期必修课,开设消防课堂26次......
一波广参与、广覆盖、高质量的科学浪潮,让这个秋天科普“热度”持续高涨。
双线融合,科普可听可玩可学
今年全国科普日,我市按照线上与线下统筹推进、深入融合原则,利用临沂科协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和临沂融媒、媒好临沂、琅琊新闻网抖音号等信息化平台,推出话题互动、直播、短视频征集等网络科普活动,形成网络科普传播热点。
在罗庄区,一场场精彩的文艺表演以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公众宣传科普知识。活动通过多方主体联合、线上线下结合、优质资源整合的方式,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荟萃的科普文化饕餮盛宴,进一步增强“大科普文化”推广力度,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郯城县科协借力网络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造“科普郯城”直播间,探索“线上一人,惠及万人”的科普传播新模式。依托“科普中国”“山东科协每日科普”等优质资源,“云科普”与居民面对面聊科普话题,解答老百姓关心的“接地气”问题。14场“云直播”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5.6万余人,点赞380万余次,评论互动20万余次。科普主题歌曲《科普是一首歌》唱响古郯大地。
多阵地、多领域、广覆盖、齐参与的系列科普联合行动,让科普活动更多地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生产、走进生活,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汇聚起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强大合力。
截至目前,我市共6000余项活动在全市各地陆续开展,活动数量居全省第一。多阵地、多领域、广覆盖、齐参与的系列科普联合行动,让科普活动更多地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生产、走进生活,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汇聚起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强大合力。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科学普及一直在路上。市科协党组书记刘昌栋表示,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已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涵养创新生态,助推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的重要载体。下一步,我市将精准把握新时代科普工作的特点和需求,强化统筹协同,探索建立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合力构建大科普格局;进一步整合全市科普资源,深入挖掘科技企业、产业园区等单位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科普宣传阵地,让科普工作更加“接地气、聚人气”;精准有效开展扶智提素工作,实施好青少年、农民、工人、老年人、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让科学精神扎根人心,让创新意识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