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具备哪些能力不会被淘汰 ?

第一、创造力。

AI不具备进行创造、构思以及战略性规划的能力。尽管AI非常擅长针对单一领域的任务进行优化,使目标函数达到最优值,但它无法选择自己的目标,无法跨领域构思,无法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也难以具备那些对人类而言不言自明的常识。具备创造力的职业,包括将创造力发挥极致的科学家,AI研究员和工程师,具备风格和美感的小说作家,紧跟科技发展的计算机工程师。

第二、同理心。AI没有“同情”“关爱”之类的“感同身受”的感觉,无法在情感方面实现与人类的真正互动,无法给他人带去关怀。比如具备共情能力的心理医生,具备关怀、陪伴的医疗护理人员,有人文关怀型的老师,养老护理员,保姆家政人员等。

第三、灵巧性。AI和机器人技术无法完成一些精确而复杂的体力工作,如灵巧的手眼协作。比如,具备灵巧度的治疗师(职业治疗、物理治疗、按摩),房屋清洁工等。

第四、管理力。好的管理者往往具备极佳的人际互动技巧。他们擅长激励、协调,有说服力,能代表公司与员工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更重要的是,最好的管理者都是领导者,他们为公司打造强大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并通过一言一行让员工心悦诚服地追随自己。虽然AI可用于绩效追踪和考核评比,但管理者会继续由人类担任。

第五、复杂性和专业性。比如,需要跟很多人沟通和互动的顶尖律师,他们从跨领域推理,到获得客户的信任,再到长年和法官们打交道、说服陪审团,他们的工作完美地结合了复杂性、策略性以及人际互动,这些都是AI力所不能及的。

以上这些能力有一个共通点:都跟人打交道,需要洞察人性。

人工智能全部都是依赖于硅基的半导体基础,运用的是数字电路原理来处理信号。这是全部计算机计算的本质。包括人类的自然语言处理在内,都是运用数学的方法,特别是概率统计方法来计算不同语词组合的概率,从而发现形式上最接近人类自然语句的表达式或语词组合。这种表达式迥然不同于人的有意思的表达,因为人的表达总是有所意指,而计算机的表达从来都无所意指。可是人的奥妙也在于这种意指。人有价值选择、情感偏向、意义关切等等,都在于这种意指。失去意指,就失去人性。

意指,意义关切,情感的生发、传递和倾向,价值判断,提出或定义问题,自主的、无中生有的创造(涉及灵感、灵光、想象)—— 这是目前可以看到的人类的最后几道防线。

作为人,可以将AI作为我们的云端第二大脑,利用AI强大的计算和存储功能,用来存储和调用知识。通过调用和组合,创造出新的视角。这需要学生要从记忆理解型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学习的关注点要从知识移步到提出问题和解释现象,老师要从知识传授转型为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孩子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无论何时,学校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力,因为那些无法被AI替代的大多数职业,都需要接受学校的知识教育来完成,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

作为家长, 利用家庭教育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基础观念,拥有健康的身体,具备担当品质,独立地解决问题,发现美和创造美,找到自己人生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