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37个本科专业,1/3是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类
新增37个本科专业
今年新增的37个本科专业涵盖:
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工学类占比最高,其次是农学。
新增专业中有约1/3属于电子信息类和人工智能类,其中包括智能采矿、智慧交通、智能飞行器技术、智能影像工程,共43所高校通过了新增专业的审批。
三分之一与人工智能有关
之所以会新增这么多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是与这些年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相关高校专家看来,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都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正在向智能化、集约化、网络化、数字化、高效化、快捷化发展。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但催生出了一批新兴产业,更是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
因此,加大高校专业调整力度和加速高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对于我国高质量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新增专业对考生有哪些好处
增了本科类专业,说明各大开设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将在各个地区增加本科的录取名额,将增加一批人读本科。
原本一些刚刚上了本科线的学生,是没有机会上本科,只能去一所好一点的专科类院校,但新增了37个本科专业,代表这群压线生将有很大的机会考上本科院校,甚至是去这些新增专业里学习。
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未来就业
近年来,大类招生成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会将相同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直接按照专业大类的名称来填报。
入学后,学生先进行一年的通识教育,再确定专业方向,这样有助于减少考生在报考时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但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大类招生模式下,虽然报考时专业选择延后一年,但通常在第二年就要进行专业细分。因此在志愿填报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专业分流方向和相关的转专业政策。
对于这些新增专业,显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的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新专业增设后,考生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也不要盲目选择,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进行未来就业,综合确定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