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贴:少儿机器人、少儿编程、创客教育,STEAM教育详细分解!
少儿机器人
少儿机器人是指儿童机器人教育,通过搭建、组装、编程等步骤使得机器人可以自由动作。
机器人教育融合了物理知识、机械原理、电子传感教学、计算机软硬件及人工智能等多种先进技术,锻炼孩子思维能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综合能力。
机器人教育拥有多学科的特性,代表着当代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机器人涉及信息技术多种领域,引入教育机器人给予中小学生能力的拓展方向,同时成为培养中小学生学习综合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优质平台。
其中,wedo系列、EV3系列,属于STEAM教具中机器人编程套装,使用图形化编程(目前ev3已有方块编程和JavaScript编程)。
图形化编程主要是以流程控制为主线,辅以动作、传感器、算法模块,对所完成的机器人作品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可以参加国际大赛和国内一些比较权威的大赛。
少儿编程教育
少儿编程教育并不是学习如何写代码、或直接编制应用程序,而是通过软硬件设施,使用可视化的图形编程课程融合编程启蒙游戏从而培养孩子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主要是结合儿童喜欢的游戏设定编程情节吸引孩子兴趣和注意力,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基础的是:Scratch编程。
Scratch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学院(MIT) 设计开发的一款面向少年的简易编程工具,针对低龄儿童认知的水平以及对于界面的喜好,MIT 做了相当深入研究和颇具针对性的设计开发。
不仅易于孩子们使用,又能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获得创作中的乐趣。
目前主要是以手机游戏、闯关任务、场景变化等儿童喜欢的形式进行编程授课。
编程以可视化为主,可切换中英文,对孩子逻辑性锻炼比较多。
比如学生需要自己完成一个小的动画,需自己分析问题,拆分任务,思考图形模块的排列顺序、控制进度进程,从而理解“并行”、“时间处理”“目标实现”的概念。
创客与创客教育
创客,来源于英文 Maker ,狭义上指:热爱实践、酷爱科技、忠爱分享,喜欢把创意转化成现实的人。
广义:指有创意,并用行动实现创新创意的人,创新之人皆为创客。
创客教育是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的素质教育,将教育与创客文化相融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以任务形式使用数字化软硬件设施设备,鼓励孩子创造与创意分享,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难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STEAM教育
STEAM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议,为加强美国K12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
STEAM的原身是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
图片培养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后加入了Arts,也就是人文艺术,变得更加全面。
STEAM与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
传统教育注重书本知识,在固定的知识范围学习统一考试。
STEAM教育注重超科学理念,专注于培养多重能力,多重思考能力,追求科学知识与跨学科的能力,追寻科学知识、技术、工程、人文艺术、数学等学科综合,鼓励和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从跨学科能力与创新的角度,创客教育与机器人教育都依托STEAM作为主体,推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艺术(Arts)的多学科实践任务。
注重孩子以任务与问题为导向,使用多学科知识和创新思维解决真实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讲,创客教育与机器人教育都符合STEAM这一个综合教育理念。
创客教育的范围与扩展空间更大,因为不会仅仅局限于“机器人”,因为这种特质,在实现教育的过程里,创客教育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却因为教学难度大,教育程度要求高,使得教师师资成为一个尤为重要问题。
机器人在众多人印象里,不是可以自动操作行走的机器,就是人为控制的机器。却不知机器人教育与编程教育关联性,机器人教育不仅涵盖许多物理性、结构性的知识,还有更重要的编程。
简而言之,机器人教育、少儿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与STEAM教育经常相提并论,侧重点虽有不同,但确实有互通之处。
不论是何种教育,关键还在于好的父母与老师,帮助孩子建立“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挑战问题与困难,拥抱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