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利用“3D拼图”展现创意构思和造型表现
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
“创意制作”单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提出了艺术核心素养。在单元学习内容中如何具体落实核心素养?通过深入学习市教委教研室提供的《小学美术年级和单元教学目标研究项目报告》,认识到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科关键能力,课程内容在不同领域具有较高的对应性,美术课程关键要素与目标分层的关联性,体现了课程目标的价值导向。
根据课程核心素养,参照市教委教研室研制的《小学美术年级和单元教学目标编制框架》,结合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的具体课程内容,把核心素养细化、分解为以下关键能力:联想主题形象、构思造型结构、组合造型元素、运用艺术方法、绘制主题形象、表现设计效果、呈现形式美感、交流设计想法。
小学美术主题单元关键能力具化图示
遵照课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内容,明确单元类型,依据教材内容梳理形成单元教学内容,参考教学基本要求的内容要求明确能力表现来确定单元主旨。
“创意制作”单元关联“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两个核心素养。“艺术表现”分为创造、表达和展现三种能力,也是艺术表现步骤。创造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增强形象思维的能力。“创意实践”分为综合、联系、整合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探究与实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联系,产生独特的创意想法,整合表现为把艺术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转化成为艺术成果。
二
单元内容定位
与教学目标
分析单元学习内容
“创意制作”单元主要创意组合、制作立体模型,对应在课标中的“造型·表现”“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太空新居》是单元第二课时学习内容,了解太空环境特点,设计太空居住的建筑模型。对应单元内容和类型特点,细化学科关键能力。
依据《教学基本要求》,五年级美术在雕塑主题“初步学会构思表现”要求对应纸立体造型。在“设计”主题“初步学会根据功能选择材料设计立体物”要求指向材料的造型与材质特点设计造型、介绍设计意图。由此确定单元定位是以立体造型方式,以生活经验、科学常识为基础,表现想象世界中物象造型,引导学生用立体造型表现所思所想,体验表达想象的乐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能力。
确定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
通过欣赏与交流、观察与分析,了解太空飞船和建筑造型特点与基本组成,感知其独特的造型美。
通过观察与分析、探究与交流,理解飞船和太空建筑造型的设计、结构特点与太空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手绘草图、拼搭“3D拼图”的形式,构思飞船和太空建筑的造型。
能运用纸艺技能与造型组合的方法,设计与制作飞船和太空建筑的模型,体会创意表现与立体造型的乐趣。
课时目标
通过欣赏与交流的活动,明确设计太空住宅模型的任务,知晓太空环境特点、人类在太空生活的需求,以及住宅建筑造型与基本结构等知识。
在观察、讨论与探索中,领会太空住宅造型设计需要关注(太空环境、材料、造型与功能)相关要素和设计原则,手绘草图,运用学件模拟设计造型。
在观摩、分析与实践中,体会设计太空住宅模型的基本方法与制作要领,能综合运用文字说明、草图、模型方式展现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制作太空新居模型。体验创意造型设计的乐趣,形成科技改变未来生活的意识。
感受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综合探索类活动以任务驱动、主题式展开活动,把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深度理解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基于综合探索类活动特点、课时目标,设计四个教学环节。即知晓“太空计划”,认领“太空新居”任务;了解设计诸要素关系,绘制“太空新居”造型;参照绘制造型,合作“太空新居”模型;评价与分析作品的创意与不足,了解中国航天发展成就。
《太空新居》一课的教学环节设计
三
“3D拼图”学件的
优势与价值
1.
传统美术课堂采用的形式
“建筑设计”是通过造型组合方式表现造型与空间的关系。在传统美术课教师对“建筑设计”辅助练习通常采用两种形式,在教学中分别出现如下情况。
“画草图”呈现设计建筑造型
● 现象描述:五年级学生在绘画立体物造型,透视知识与技能掌握得较少,学生大多呈现平面化的草图,多数学生无法表现出画面造型的立体感。描绘圆锥体、立方体等形体存在着困难,这影响了最终的草图表现,无法达成想象的立体造型效果。
● 成因分析:参照课程标准中透视知识的内容和要求,在初一才正式开始学习透视知识及其绘画表现方法。小学生画草图表现造型的透视效果,无法精准表现造型与想法。
五年级学生手绘的“太空新居”草图
基于草图选用材料制作建筑模型
● 现象描述:学生在用材料搭建建筑模型,构思还不完善,为边拼搭造型,边思考更改原先的草图。最终模型与想法也大相径庭。
● 成因分析:出现上述情况,源于描绘的草图无法正确描绘出建筑造型的结构、空间关系。学生只好在制作过程中弥补设计的不足,用纸盒、瓶罐等综合材料,现搭现改,完善、填补设计稿上描绘造型的简陋之处。
2.
数字化转型下美术教学利用“3D学件”
教育数字化转型即是信息技术赋能学科教学,提升教学效益。“利用学件促进创意、呈现想法、提升造型表现的品质”,即是“创意制作”单元在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目标。
设计学习任务
因此,学习大任务设置为:设计制作“太空新居”模型。分设成三个小任务贯穿其中,任务由粗到细,层层递进,确保最终完成。
任务1.“画草图构想大致造型”→任务2.“用‘3D拼图’学件拼搭设计‘太空新居’模型”→任务3.“参照设计模型制作‘太空新居’造型”。
“3D拼图”学件的特点和优势
“3D拼图”学件使用聚焦“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发挥学件的直观性、开放性、普适性的特点,用于创意构思阶段,帮助学生把各自的想法利用3D学件展现出来。
“3D拼图”学件优势主要表现为:学件造型操作简易,不同层面造型能力的学生都能参与设计活动,突破了学生描绘立体物造型的困难;学件呈现虚拟三维造型,宜于激发学生创意建构造型;学件设计的开放形式,设置基本造型的加工、变形的操控按钮,满足了组件多元化的造型需求,利于个性化表现造型。
利用“3D拼图”学件设计作品
信息技术真正能融入美术学习,能促进学生的构思、设计,用学件表现建筑模型,有利于自主学习、个性化表达想法,起到事半功倍,提升学习效益的作用。
用“3D拼图”学件设计“太空新居”虚拟模型的作品
运用“3D拼图”学件设计“太空新居”的视频
四
学件的
优化与展望
“3D拼图”学件研发、优化的过程是非常不易的。从构思学件的基本要素、功能设置、构建设计方案、学件开发与试用,前后经历3个多月的时间,才逐渐接近设计要求。
改进建议
学件要体现控件操控的便捷性和精细度。在控件操作时,组合两个或多个造型出现前后错位的现象,花在对位的时间较长。
学件要体现操控界面与主题内容的对应性。建议学件的界面、材质可以根据设计主题内容进行更换,使虚拟模型与场景产生关联,提升建筑模型在虚拟环境中真实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参与“三个助手”教育数字化转型,深感技术赋能美术教学,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美术活动的设计,尤其是提升空间思维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